跳到主要內容

會員登入

驗證提示語

修改密碼

驗證提示語

修改密碼

驗證提示語

修改mail

驗證提示語

:::

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郭廷以圖書館以支援本所研究為主,收藏明清以來近代中國史相關資料,館藏數量約48萬件,素為國內首要近代史專業研究圖書典藏單位。

沿革

  民國44年2月,近史所奉准成立籌備處之初,創辦人郭廷以先生即有建立一座專業圖書館之構想,俾使本所成為國內研究近代中國史之圖書資料中心,然囿於經費不足,最初僅能選購研究需要較為迫切之圖書,散置同仁研究室,編目既無,遑論集中管理。45年春,所務漸上軌道,經費較為充裕,始展開有系統之購書計畫,先後向日本、美國及香港各地購置中、英、日文書籍數千冊,大陸出版書刊亦獲准進口。
  為處理日漸增多之圖書,首先暫借史語所辦公大樓西側,成立小型圖書館,48年5月,本所第一座研究大樓落成,圖書館遷回,設有書庫、閱覽室,及附屬設備。藏書量亦因亞洲協會  (Asia Foundation ) 、教育部撥款補助、房兆楹夫婦之捐贈,及與國內外大學、學術機構從事交換,而增至2萬餘冊。從50年至60年,近史所獲得美國福特基金會  (Ford Foundation ) 及行政院國家長期發展科學委員會資助,圖書經費大幅提高,加上當時圖書館主持人蘇雲峰先生費心經營,館務迅速擴充,館藏範圍旁及社會、政治科學等學門,又向英、美、日、德、法諸國訂購檔案微捲,館內備有映讀機,供讀者使用。至此,專業圖書館雛形略具。
  57年1月,本所第二棟辦公大樓暨書庫落成,圖書館二度遷移。新館佔地70餘坪,閱覽室、映讀室、儀器室、特藏資料室各一,其中閱覽室50坪,較前寬敝實用。雖然籌建之初,所方有意以此作為永久館址,但十餘年下來,藏書接近飽和,加以院外讀者日增,原閱覽室及映讀設備均不敷使用,遂有另建新館之議。
  71年春,新館落成,同年9月正式遷入。近美大樓係本所與歐美所合資興建,總面積1,300坪,西翼三層為歐美所所有,本館連同地下室總面積約八百坪。其中銜接兩翼之中樓三層為書庫,佔地350坪,可容納圖書20多萬冊。74年1月10日所務會議通過,將新圖書館正式命名為「郭廷以圖書館」,紀念郭先生創所的艱辛與推動近代史研究的貢獻。
  88年921大地震之後,近美大樓部分結構系統出現裂縫,安全堪慮,遂決定將參考閱覽室及圖書館暫遷檔案館一樓大型會議室,工作人員也移至檔案館作業。之後院方委託台灣營建研究院進行大樓結構安全評估,認為經過補強修繕,尚可續用30年,遂在獲得外界捐款之後,輾轉委請潤陽營造股份有限公司承包,90年1月峻工,圖書館遷回原址。
  現址上的圖書館空間配置幾經變更:東翼二樓為閱覽室兼參考工具書室、流通櫃台及微捲室,三樓原有一間60坪大小的會議室,後遷至檔案館,原址改為特藏報刊閱覽室,83年5月,又闢為期刊室,同時把原設於一樓的郭廷以先生紀念室遷至三樓。91年3月,期刊室自三樓移至二樓,原期刊室典藏地圖與政府公報,流通櫃臺及微捲室均自二樓遷至一樓。近半世紀以來,隨著館藏日增,內部設備逐步更新,讀者服務範圍擴大,本館作為一個專業圖書館,已奠下了以蒐集近代中國史研究資料蜚聲海內外的基礎。

館藏

  有鑑於本所研究領域,館藏以明清以來的近代中國史為主要範圍。自籌備以來,在兩岸通郵以前,即分自香港、日本等地進口大陸出版書刊,是以大陸出版品(含1949年前、後出版者)為本館一收藏重點。其中,重點主題如:婦女史、民國初期史、共產黨史、兩岸研究、胡適研究、蔣介石研究、口述歷史等。
資料類型上,以專書、期刊、微縮資料為多,電子資料庫逐年增加。館藏質量兼具,多年來已為蜚聲海、內外的近代史研究藏書重鎮,也是近年兩岸學術資源交流的重要後盾。

館藏數量(最後更新日期:112年12月31日)

類型 中文 西文 日文 小計
圖書 319,980冊 73,309冊 30,755冊 416,415冊
微縮資料(微捲、微片) -- -- -- 24,991件
地圖 -- -- -- 5,204張
其他(非書資料) -- -- -- 29,762件
總計 -- -- -- 490,540件
期刊 3,562種 765種 341種
(含韓文)
4,668種
(現刊530種)
報紙 -- -- -- 170種

特藏

  特色館藏中,大陸圖書較具特色者包括大陸各省、縣、市文史資料、大陸各省、縣、市志、《稀見中國地方志彙刊》、《中國西北文獻叢書》、《民國叢書1-5編》、《中華民國史史料長編》、《汪偽政府行政會議錄》、《國民政府監察院公報、《南京國民政府外交部公報》、《偽滿洲國政府公報》、《中國共產黨建設全書》、《民國史料叢刊》等。大陸報刊則以學術性為主,其中較具特色複印報刊,如:《申報》、各版《大公報》、各版《民國日報》、《人民日報》、《光明日報》、《華商報》、《近代史研究》、《近代史資料》、《歷史檔案》、《歷史研究》、等。此外,清代和民初線裝書約2萬餘冊、1949年前出版品約1萬冊,也都屬重要館藏之列。
  微縮館藏也是本館一重要館藏類型。其中,較重要的西方出版品如:英國外交檔案(Foreign Office Files); 大陸出版品如:海關報告、《清代譜牒檔案》、《大清會典》、《太平天國資料匯編》、《中國近代貿易史資料(1840-1895)》、《中國農民合作化運動史料》、《縉紳錄》、天津檔案館微縮史料、《新華日報》、《世界日報(1926-45)》、《西京日報(1934-46)》、《河南日報(1912-14)》、《山西日報(1918-37)》、《山東民國日報(1929-46)》、《上海晶報(1919-40)》、《北平晨報(1930-37)》、《順天時報(1904-21)、《上海時報(1909-37)》、《實報(1928-44)》等。
  電子資源方面,核心資料庫50餘種,含:報刊類、檔案類、其他。此外,與本院人文組各共購共享人文社會科學相關資料庫數十種,包含:歷史(中國史、西洋史等)、文學、哲學、民族學、社會、經濟、法律等主題,詳https://aslib.sinica.edu.tw/

服務

  本館服務對象以本所和本院研究人員為主,同時也開放國內外學術機構人員、大專校院師生、與本所研究主題相關人士等到館閱覽。
  本館以圖書資訊專業和圖書館自動化系統,建立各項作業和研究支援服務。與美國國會圖書館、匹茲堡大學、北京國家圖書館、北京大學、南京大學、香港中文大學等20餘所海外圖書館建立交換贈送,擴增資料來源;定期發佈新書通報、期刊目次訂閱服務、電子資料庫試用/新增公告。此外,提供國內、外館際互借互印,包含RapidILL,可在24小時內取得北美地區合作圖書館之文獻電子檔;並與台灣大學、國史館等19個館所簽約互換借書證,互通有無。基於資源共享,與院內其他各所圖書館分工合作,並共同參與NBINet、OCLC、TAEBDC等國內外合作編目和採購組織,擴大資源與服務的效益。
  近年,因應數位化時趨,針對館藏破損書刊和微捲資料,逐步推行掃描數位化作業。2012年9月,建置報刊資料檢索與管理系統,收錄等報紙、剪報、期刊、公報等類型,計有600餘種報刊、360萬個報刊影像檔,且持續擴充中。另,建置文史資料文獻索引,提供研究參閱並適度開放閱覽查用。2016年5月,新建圖書館數位典藏網站,收錄圖書類數位檔,如:破舊館藏典籍,並按圖書館書庫分類方式整編,俾利一致性分類瀏覽,另含濱下文庫、石叟資料等專題區塊。2017年10月,分期導入RFID智慧型圖書管理機制,提供更現代化的管理與服務模式;並自2019年12月起,全館啟用,率全院圖書館之先、也是目前唯一導入館。2020年起,新增部落格(blog)服務,以網路行銷概念,由參考館員執筆推廣館藏和利用指引。2021年8月,優化建置新版圖書館入口網暨數位典藏整合系統,將過去分別建立和散置的館藏數位檔集中,並連結全院圖書館藏目錄,各類型圖書資源更便於單一站口查檢。2022年,配合本院近美大樓耐震改善工程,臨時遷移至檔案館持續提供閉架調閱服務,已於同年底完工遷回現址。

未來展望

  在本所圖書館委員會的指導下,奠定良好的館務基礎,多年來長足進展。未來,經由推動數位化、資源整合、館際合作與共建共享,期建構更便捷的學術研究環境,打造一近代史研究資源重鎮,進一步擴升近代史研究資源在國際上的服務和幅員。

最後更新:2024-04-15 09:20:51.0